好产品才是王道,其它的终究是个术。不过,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观众与国产电影之间的合约还在建立中,电影的回收渠道也很单一,票房几乎就等于全部。因此,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由“营销”决定一切。所以,借这个话题,抛开电影本身的王道,来谈谈术
1.
按照消费心理学方面的解释,在从众压力下,一部分消费者会产生不从众,以及反从众的心态。在社交媒体中,如果一部电影的曝光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有部分观众会去刻意寻找“这是一部烂片”的证据,当证据严重不足时,观众才会推导出结论:“这是一部不太烂的电影”。这种消费心态,存在于几乎所有行业中,但因为电影的产品特性,体现的要更为明显。所以观众对电影宣传的抵触,不仅在《富春》上有体现,在《小时代》、《致青春》、《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的社交媒体讨论中都有表现。这种抵触的依据,主要来自于观众对国产电影目前制作水准的质疑,质疑本身是好事,因为如果打消质疑,便会产生消费。但是《富春》的嘈点太多了,质疑最终引发了共鸣,上映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富春》的前期宣发,显得有些仓促,无论是早期在杭州的宣传,还是后续在贺岁档之前的预热,声势与当初的定位相比,有蛮大的差距。据说,商业策划案中所谓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全部用在了制景和转场中,当时留给宣发的部分非常有限。换到无限自在手中时,我记得好像是峨影以及其他一些资金又加入到出品队伍中,所以片方追加了一部分宣发的预算,提高了物料的质感。后期的预告片、剪辑、海报以及户外推广,媒体见面会,为电影的形象确实是扳回了一些。但因为前期所留下的信息碎片,还是让一些观众找到了吐槽的依据,最终连业内也在不断传播关于《富春》的各种负面八卦,至上映前已经多到惨不忍睹。我所在的一些行业QQ群一片唱衰,连几个出品方公司的人都轮番跳出来自打嘴巴。这也给做电影的朋友们提了个醒,关于一部电影,从头至尾,每一条消息的曝光都要慎之又慎。在考虑如何控制舆论的同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堵住内部人的嘴。2.至于缺点,个人觉得是因为一开始,给电影做了太多的加法,导致在制作和宣传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最终都变成了减法。举例:下面是电影策划书中的内容,可以从这些口号中看到投资者们当初期望的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后面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类似于这种在加法上的野心,使得电影最终出了轨。包括在电影临上映之前,在宣传的特辑中,以及各种活动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导演在用满满的信心,继续给电影不断的在做加法。个人觉得,在最后的阶段,对导演形象的塑造,几乎是失败的,否则,所激发的舆论反弹可能会更容易控制。反观今年其他一些电影,在宣传过程中对新导演的包装,应该说效果要好了许多。当然,目前电影宣传公司与片方的合作,是比较被动的,有些苦衷可能不为我们这些局外人所知。3.其实我对这部电影的操作还是很感兴趣的,为此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
理性经纪人的思考,写在富春山居图2.9亿之后在好莱坞,位列烂片之王的艾德伍德是蒂姆伯顿的第一偶像。而香港六七十年代粤语长片中那些天雷滚滚的想象力,正是周星驰经典桥段的创意来源。大陆八十年代,也曾有过短暂的B级片时代,一手完成那些B级片的国内电影人,有些后来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发展的人,有些人的子女目前正在担当中国电影的中坚力量。与普通观众相比,我更愿意将电影的上映看成是连续的试错,因为我相信中国电影的工业化之路,不会因为一部电影而崛起,也不会因为一批影片而变得彻底健康。它一定是个极度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成败,每一部电影都将给我们带来启示,那么,《富春山居图》这样一部电影,近万的观影人次,超过《一代宗师》的内地总票房(墨镜哥会不会很受伤),又会揭示一些什么?启示1:观众的区域分化在《富春山居图》策划和宣传的前期,制作方都认为,这是一部时尚动作影片,时尚这个关键词频繁出现在片方的策划案和各种新闻通稿中,呈现出一片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祥和。这样的定位并无不妥,只是基于目前行业的现状,我们自己对时尚的诠释,往往会像国产的服装品牌一样,广告中又帅又富,但现实中的顾客永远是那个小镇青年小武。
《富春山居图》的观众与同期引进片的上座率结构差别非常大,为了检验这种差别是否是特例,我又分析了《致青春》和《钢铁侠3》的情况,它们则明显是一对好丽友,基本上携手同进退。
这两张图或许说明了一个现象,年《英雄》掀开动作类大片国产化的序幕之后,经过十年时间,一线城市的观众已经倦怠,更愿意尝试一些全新的国产类型电影。俗话说七年都会痒一痒,十余年则足以闷出来一片湿疹,何况这么多年来,国产动作大片始终没有去过韩国,《富春山居图》虽然进过手术室,但明显将红包给错了对象。在《不二神探》的排片变化中,也能看出这样的特征,三线城市《不二》的排片始终高于《超人》,在上映的第二日,二线城市的排片也迅速完成了逆转。只是因为票仓城市的影厅数量非常庞大,所以在全国数据中,这种趋势体现的并不明显。截止到现在,上海《超人》的排片仍然遥遥领先于《不二》,结合《富春》和《致青春》,我们应该可以判断,因为城市经济规模和影厅建设的区别,观众们所好的那一口至少在目前看是有着一定区隔的。
启示2:宣传的下沉与其他行业一样,随着用户群体的扩大,国产电影的突围之路呈现出两条捷径。一是面向中低端人群,模仿好莱坞最为成熟的类型电影,堆砌大而全的元素,爆炸、动作、喜剧、性暗示、外域奇观……所有能想象到的功用都一起上,提供国产化的翻版。二是面向城市年轻人群,用更亲和的姿态与用户紧密互动,从欧美丰富的内容总库中,复刻那些符合本土年轻观众当下个性化需求的部分,熬一锅国产化的汤。那么如果是前者,就必须在宣传的下沉上做出一些调整。抱大腿的宣传策略《富春山居图》的宣传方强化了“特工电影”的概念,后期所面世的视频物料中也在尽量向《碟中谍》系列靠拢,让刘德华立刻与汤姆克鲁斯手拉手,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貌似华仔还要高一些。这种将宣传信息简单化,便于观众理解的抱大腿策略,对观影经验不是非常丰富的中小城市观众来说,影响力是足够的。但大腿需要找准,要够粗够壮实,《中国合伙人》曾试图搂住《社交网络》的大腿,但最后尴尬的发现这条腿还不如自己的胳膊粗。中小城市观众群的覆盖往常的电影宣传,会请到的媒体一般都在北京设有常驻记者,外地记者的往来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影响力相对较弱的地方媒体,大多只能从新闻通稿、网络信息和强势媒体的评测中,猜测一部电影的大概。但《富春山居图》的宣传方则网罗了大量的地方性媒体,将不多的宣传预算花在了尽可能接近它的目标观众。于是虽然各类社交媒体上,已经口诛笔伐,但呈现在地方传统媒体上的报道,口径则高度统一,二、三线城市的观众群信息渠道相对集中,这样的覆盖足以影响他们对电影的判断。负面信息的娱乐化电影上映之前,所谓的差评营销,其实丝毫不是片方的本意,那只是城市观众群对这种类型片国产化的抵触。这种情绪有点像我们和国足之间的感情,一次次被迫做了小受,在每次等待被强奸之前,仍然是需要反抗的。大部分影评人和观众,内心深处是非常希望国产电影能狠狠的打他一个巴掌,骄傲的说,“怎样,爽了吧”,但至今这种情况比较稀有。宣传方对负面信息进行娱乐化的引导则是有意的,这种公关策略是普遍有效的法则,是将宣传的姿态在下沉,将自我放低,因为观众有资格用脚投票,如果想要留住他们,那最好让大家都觉得这些负面有哈哈一笑的价值。国产电影的制作环节总是喜欢伪装成“以观众为中心”,实际上一直甩不掉堆砌个人价值观的包袱,这是因为我们被“法兰克福学派”影响了很多年。现在的电影市场,正在被观众们集体推向过度娱乐化,这未尝不是一种报复。启示3:类型化明星的缺失在最初《富春山居图》的策划中,张静初的角色片方更亲睐于赵薇,但是赵薇没有出现,片方的解释是因为她更希望饰演丽萨。勿论新闻是否属实,仅从角色上判断,明显林志玲更加合适做大众观众的“花瓶”,刘德华则当之无愧是老少皆宜的资深“男神”,这样的组合在二、三级市场是足以给电影大大加分的。《富春山居图》的宣传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刘德华不止一次提到他会继续尝试国产特工电影,也能看到他的敬业。对自身职业的准确定位,和优秀的职业素养,也反应出港台明星对电影工业化体制的尊重。随着各种综艺节目将明星扯下艺术家的宝座,演员的性格特征几乎很难掩盖,促使大陆明星的生产体制也在渐渐像好莱坞的工业化标准靠近,只是目前仍在起步之中。大部分演员都不清楚自身的定位,会抵触将自己标签化,并且过分抬高职业身份。范冰冰工作室可能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从一系列小众电影的操作,包括最近“请你给我道歉”话题的策划,以及8月《一夜惊喜》的宣传物料,都能看出背后团队的越发成熟,可惜这样的团队仍然太过稀有。好莱坞的明星制度在经过最早的制片厂时代之后,逐渐摸索出了更为人性化的途径,类型化明星也更为丰富。但在国产电影的工业化道路上,明星作为主要的核心环节,目前的供应是严重紧缺的,制片方总是缺少选择,这也是一线演员片酬近几年暴涨的主要原因。之所以国产电影很难在海外产生持续的影响,和我们明星体制的严重缺失有着一定的关系,反观韩日的内容产业操作,我们可以看到输出文化与输出明星几乎是同步进行的。结语:美国一百来年的电影史,就是一部奇葩烂片史,欧洲的一百来年,则是一本怪咖传奇录。正是在这些奇葩与怪咖的堆砌下,才有了现在欧美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还有那些矗立在电影世界金字塔顶端的不朽经典。不管你是否承认,国产电影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会继续在一汪糜烂的沼泽中蹒跚前行。我们既拍不出像好莱坞超级英雄系列那样的“高概念”广告电影,我们也不知道《天津闲人》、《万箭穿心》、《唐皇游地府》这类可能具备商业潜力的国产电影应该摆在哪个位置,观众在影院的选择面依然有限,影厅还不够多。这一切的迷局正如李安所说,大陆观众与电影的合约还在摸索之中。孙导是一名优秀的商人,他原本只是这部电影的出品人和策划者,他的商业敏感性促成了概念的实现,甚至在电影走过无数波折之后,仍然能在上映之前补足资金的缺口。只是基于国产电影目前的体制,导演的话语权更强,光环效应也更醒目,这种诱惑不是每个投资人都能够克制的。张小北说过,“我们是制定国产电影标准的人,前面一片荒芜,只能边走边打界桩”,在这种摸索的过程中,未来类似的试错肯定还将会继续,我们依然仍需成长。
查看原文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houjibaidu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