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多来
?浦江县为金口河区投入财*帮扶资金万元,实施帮扶项目47个;
?两地乡镇、医院、学校不断深化对接关系,落实帮扶措施,其中学校结对11对,医院结对9对,村企结对26对,乡镇结对5对,村村结对26对;
?年,区贫困发生率由12.3%降至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高质量通过省级专项评估考核,成为大小凉山彝区首个高质量的“摘帽县”;
?年,金口河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考核成绩位于乐山市第一名,四川省考核评价等次为“好”。
三年来,金口河区兑现了“*令状”、通过了“世纪考”,成功交出了脱贫摘帽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满意答卷。
金河镇曙光村浦金联手打造的“花溪曙光”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强;金口河区,四川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两地同处北纬29度,一边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理念,一边大山深处孕育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勤劳质朴的人民,在东西部协作扶贫的指引下,壮士断腕、狠下决心的治水铁*精神与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交融,就此谱写了东西部扶贫协作最美华章。
特色产业铺就“致富路”
7月初,在金口河区永胜乡的大瓦山食用菌合作社,处处一片忙碌景象,不少村民把自家刚采下来的姬菇、赤松茸和玉*菇拿到这里统一进行分拣、打包、装箱。村民王远琼告诉记者,像她们这个工作每个月能有多元的收入,一年能干10个月,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家庭收入。
作为金口河区特色产业之一,大瓦山食用菌扶贫基地现有规模达亩,依托成熟的技术,错季节的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建设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大棚,工厂化种植金针菇、杏鲍菇、香菇、袖珍菇、平菇、银耳等高山食用菌,建设大棚食用菌年产量0吨。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村级集体”发展模式,立足“因地制宜保风味、绿色科技去土味、三产相融做品味”,成功取得有机食品认证,通过“互联网+”网络营销模式,拓展市场,实现销售收入0万元。
大瓦山食用菌基地外景
大瓦山食用菌扶贫基地仅仅是“东西扶贫协作产业项目”其中一小部分。浦江县、金口河区还把发展特色中药材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重点,累计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中药材产业资金万元。通过共建基地、共育主体、共塑品牌、共创园区,带动发展川牛膝等道地中药材2.6万亩、乌天麻6.5万平方米,实现产值2亿余元,带动全区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增收万元。金口河区被纳入四川省20个中药材重点县。
大瓦山食用菌、乌天麻、云雾茶、川牛膝等12个产业基地全面铺开后,金口河开始在产业链延伸上做文章,围绕“为农服务、教农学技、带农入市、助农增收”目标,对农特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浦江先后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万元,支持金口河建成生态食品加工园,填补了金口河区建区以来农产品无精深加工、无冷链仓储的空白。
生态食品加工园仓库冷链物流库
如今的金口河,在脱贫攻坚战中,大力发展乌天麻、川牛膝等道地中药材和高山食用菌、高山蔬菜、核桃等特色扶贫产业,产业项目覆盖全区所有贫困村,“飞地”分红覆盖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元。
扶贫车间敲开“幸福门”
今年47岁的刘晓兰是永胜乡民主村一组脱贫户,家中有两个孩子在上中学。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她在学校附近的关村租了一套房子,然而本就贫困的她们,每月还要加付房租,生活更是艰难。
“好在有扶贫车间。在扶贫车间工作,月能挣两三千,拿计件工资,时间灵活,还可以照顾孩子,真的很不错。”刘晓兰感慨道,金口河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国家出台的好*策帮助她们家熬过了最为艰难的日子。如今,全区已经成功摘掉了贫困这顶帽子,她也想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而“就业扶贫车间”,给予了她勤劳致富的机会。
扶贫车间
精准扶贫,就业先行。近年来,金口河区委、区*府高度重视就业扶贫工作,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与返乡创业带头人张卫忠及相关企业合作,引进沿海发达地区高科技产品企业3家,建设金口河区第一个就业扶贫车间。车间面积约平方米,由来料加工企业负责提供技术培训、生产器件设备、原材料供应及半成品销售。采用“车间+公司+贫困户”的模式,解决余名无法外出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居家妇女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实现就近就业后人均年收入增加00元以上,扶贫效益明显,有力促进了全区就业困难人员就近就地就业,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居家妇女及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收入。
贫困山村吃上“旅游饭”
眼看着永和镇胜利村从“云端”落户峡谷的“移民新村”,变成“旅游小镇”,村民王帮华感慨万千。“我们村是一个从海拨1多米高山峭壁的‘悬崖村’搬迁下山的移民新村,终于结束‘孤居悬崖、蹲山守穷’的历史,从‘云端’落户到了峡谷。”王帮华告诉记者,从高山搬至峡谷,改变的不仅是生活环境,还有生活方式。“以前依靠传统农业为生,年收入仅1万余元。现在依托村口的铁道兵博物馆,家里办起了农家乐,年收入可达5万元。同时还在铁道兵博物馆就近务工,日子越过越红火。”
吃上“旅游饭”的不止是胜利村,三年来,浦江金口河两地根据一个村寨一个主题,一个小镇一番天地,打造了“人间仙境”林丰村、“半坡彝韵”迎春村、“田园溪谷”象鼻村、“水墨画卷”顺河村等具有不同特色的文化主题新寨,将其串连成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路线,依托彝绣、美食、自然风情等特色资源,量身定制“民族风情+深山峡谷醉氧观光康养之旅”等3条精品线路,突出旅游新亮点。
旅游扶贫扩大外部资源,浦江县、金口河区积极寻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把培育创建职工疗休养基地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平台,两地总工会签订了《浦金职工疗休养合作协议》,将金口河作为浦江工会疗休养活动的首选地,率先提出“万人工疗走进金口河”活动,以工疗活动助推金口河区脱贫攻坚工作。浦江、成都、金口河三方旅行社签订《浦江职工四川疗休养项目(金口河段)合作协议书》,金口河境内接待和旅游项目安排由金口河当地负责,盈利部分分给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已累计接待金华市、浦江县干部职工疗休养余人,实现旅游收入0余万元。同时,变“我定制,你消费”的粗放型旅游模式为“你选择,我服务”的清单式自助套餐型精细化模式,带动全域全景旅游。
扶贫干部增添新活力
自浦江对口援助金口河以来,一批又一批干部和优秀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才满载热情来到金口河区,谱写着东西部扶贫协作新篇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奔、洪亮亮夫妇,他们在芳华之年,携老带幼来到了金口河,全身心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即便春节,也没有回浦江。妻子洪亮亮被评为“乐山市教育扶贫先进个人”;丈夫张奔被评为“最美援川医生”。
年7月,援川申请都被批准的两人一起来到金口河区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夫妻俩带着牵挂与不舍把上小学六年级的大儿子留在浙江上学、托朋友照顾,将1岁多的小儿子、年近7旬的母亲一同带到了金口河区,开始了一家三代的异乡生活。
在对口帮扶过程中,张奔不仅为当地带去了先进的外科医疗技术,还医院成功创建急诊科,切实保障金口河区群众生命安全,打通了生命救援的“绿色通道”,多次把死亡边缘的病人拉了回来。年4月,在浦江县医疗团队的协助下,医院医院评审。年3月,65岁的曾大妈查出患有乳腺癌,需要手术切除。这个消息让误以为得了乳腺癌就意味着死亡的曾大妈寝食难安。在张奔多次沟通和安慰下,曾大妈走出了恐惧,树立了直面疾病的信心。如今,手术后的曾大妈已经回归正常生活。
浦江县卫生扶贫协作专家团队到医院开展义务诊疗活动
为了不让一个基础差的孩子掉队,在和平彝族乡小学担任副校长的洪亮亮一整天都在学校里。只要下课铃一响,她就立马去教室,千方百计利用午休和其他零星时间,对那些基础差的孩子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从一个笔画、一个偏旁讲起。一遍不会讲两遍,两遍不会讲三遍……洪亮亮的认真努力,得到了孩子与家长的认可。
年10月16日,洪亮亮获得乐山市年脱贫攻坚奉献奖,她请了两天假去参加颁奖晚会。不知情的学生和家长还以为对口帮扶工作时限为一年半的她生病或走了,纷纷在班级群里留言:“老师您身体好些了吗?明天来上课吗?”“老师,我们喜欢您!你是不是要走了,我们52个家长想联名签名,请您留下来!”
张奔、洪亮亮夫妇的千里扶贫故事只是浦江对口援助金口河的一个缩影。金荣见医生开设了中医冬病夏治工作室;浦江医疗组组长季红珍建立了妇产科工作室;全国优秀教师祝响响带动一批教师,架设起云课堂……三年多来,浦江共派遣65名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到金口河区挂职,其中干部2名,专业技术人才63名。挂职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主动承担帮扶协作工作,发挥一技之长,把浙江好的理念、观念、技术带到金口河,助推脱贫攻坚。
原标题:《3年浦江为金口河区带来哪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