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四川省高校教师教师培训期末教学设计含试
TUhjnbcbe - 2022/11/14 17:31:00

四川省高校教师24届教师培训教学设计

——田园老师

任教科目:商品流通概论

班级:32班

班导师:彭老师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商品流通概论》课程代码:(注:课程编号不填,由教务处统一编号)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电子商务

先修课:管理学原理与实务、经济学基础、会计学基础,电子商务概论;

后续课:消费心理学、网页设计与制作、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网店经营与管理、网络营销实务、电子商务与物流、网络广告策划、客户关系管理、商务谈判、经济法等。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属于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中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商业思维方式及相关技能的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

该课程论述了商品流通的一般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及其毕业后的工作实践奠定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商品流通(商业)的内涵、本质,使学生对商品流通有一个基本概念和认识,为后续课程学习及日后工作打下坚实专业基础。

三、学情分析

大一第二学期电子商务学生。

知识与能力结构:对管理学、电子商务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商业、经济方面的知识欠缺,其专业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

学习态度:活跃,求知欲强,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感性,容易接受生动有趣的知识;积极向上,乐于配合教师,对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更容易接受;表现欲强,实践能力较强。但学生思辨能力相对较弱,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

四、课程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商品流通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了解商业经营的基本规律,从而为学生从事商品流通事业的经营与管理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2.能力目标:掌握商品流通的发展、特点、结构、功能、流程、业态、方式、渠道与网络等,对商品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具备一定的解决思路。

3.素质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商业思维为,了解社会产生发展的原理与规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世俗良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五、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六、教学方法

除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外,结合管理课程的特点,适应高职的要求,探索并完善下列方法:分组教学、任务教学、抽签讲课(翻转课堂)、竞赛评分、调查访问等;

七、课程考核设计

期末考试总成绩=考勤*0.1+平时作业*0.1+课堂回答和表现*0.1+平时课堂实训成绩*0.2+期末考试*0.5

八、课程特色与课改思路

本课程是一本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为避免过多的理论知识造成课堂枯燥,所以要进行课程改革:1、分组教学(4-6人一组):分组案例讨论、翻转课堂、评比竞赛;2、项目教学:按组完成实训任务(商品调查、产业结构讲课、规律、特点讲课、零售业态调查报告分组讲课、某商品流通渠道调查报告讲课、期末实训调查报告分组抽签讲课;

《商品流通概论》第1节详案

第一节绪论(商品流通概念及历史进程)

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商品流通这门课,有什么意义?商品流通的概念和历史进程。具体内容包括:商品的二要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意义;理解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差别。商品流通的内涵;商品流通的要素,包括流通对象——商品、流通手段——货币;流通形式——买卖;流通过程——循环;交换与商品流通,包括商品交换产生的条件,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进程,三次社会大分工与商品流通的关系,商品交换三个阶段之间的关系与区别;理解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商品流通的概念;三次社会大分工与商品流通的关系,商品交换三个阶段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45分钟

课堂讲授、提问、案例讨论

我们电子商务专业的同学为什么学商品流通这门课?

什么是电子商务?

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什么是商务?

广义的概念,是指一切与买卖商品服务相关的商业事务。狭义的商务概念即指商业或贸易。什么是商业?商业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流通的商业经济活动。

什么是商品?

——展示批发市场、超市、百货商场等图片、商品分类目录表……感受商品的无处不在。

补充:商品从形态上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如技术、劳务、信息、彩玲等也属于商品。你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服务?无形的商品。哇,这些都是商品!

但,商品的定义是什么呢?告诉你吧:商品就是用于交换(或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根据给你的定义思考:以下哪些是商品?

原始的土地、河水自家酿造的米酒商店里变质没用的货物

工厂生产出来的发往销售公司的产品氧吧里罐装的新鲜氧气

(1)必须是劳动产品——包含有人类的劳动;(2)必须是用于交换(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有偿的行为,而不是无偿性质(礼尚往来或自己消费);(3)对他人或社会有用——有用才能发生交换。

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①含义:商品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属性。即物的有用性。②性质: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2、商品的价值

价值的含义: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价值量:

概念: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同一种商品的不同劳动者各自花费的时间。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结论:商品生产者要想赢利,就必须不断地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现在,我们对商品有了一些认识了吧!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懂了,那流通是什么?

流通的概念

流:像水一样流动通:往来交接流通:流转通行,不停滞。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连续不断的商品交换。P1

商品流通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

商品流通的环节:购-运-贮-销,商品流通流程:商流、物流、信息流;一、流通与构成要素(1)流通对象—商品。(2)流通手段—货币。(3)流通形式—买卖。(4)流通过程—循环。二、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三次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W-W)、(W-G-W);商业与手工业、农业的分离(G-W-G’);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1、物物交换(W-W):简单商品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2、简单的商品流通(W-G-W):–特点:以货币为媒介……

三、第三次社会大分工3、发达商品流通(G-W-G’)–特点:以商人为媒介……

实训一认知商品

实训目的:接触社会,感知商品。

实训内容:5人组拟制观察计划,深入商场、集市、工厂观察、记录、分析,完成观察报告,描述什么是商品,商品标签上都有什么内容,商品信息、商标、商品标准。

《商品流通概论》第1节略案

第一节绪论(商品流通概念及历史进程)

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商品流通这门课,有什么意义?商品流通的概念和历史进程。

商品流通的概念;三次社会大分工与商品流通的关系,商品交换三个阶段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45分钟

课堂讲授、提问、案例讨论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一《综合素质》考情及冲刺复习内容总结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省高校教师教师培训期末教学设计含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