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在线教育营销大战,烧钱模式跑得通吗
TUhjnbcbe - 2021/5/22 22:06:00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作者:缪琦


  

“语数2科,20元20课时,还送教辅。”


  为了接下来的这个寒假,K12在线教育头部企业再掀营销大战,也继续利用低价授课来吸引客流。与此同时,猿辅导、作业帮、高途课堂和清北网校四家请了同一位“老师”为其做广告而引发广泛质疑。


  疫情之下,在线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流量红利,也让竞争愈加激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近日发布文章,直指风口浪尖上的在线教育乱象与监管问题,点名了“资本的推动”。


  文章指出,在资本的推动下,线上教育培训规模迅速做大,但同时也将在线教育行业推向了企业竞争加剧、获客成本高企、行业内耗严重的困境,在线教育监管面临培训内容核查难、培训预收费监管难等现实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起草专家之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是相关部门对于在线教育行业发出的警示。“教育具有产业性,但和其他产业不同,很多内容又不具备产业性”,因此由投资推动的在线教育机构,仅仅看到了它的产业性,本身就具有很高的风险,也容易误判形势,从而在可持续性上出现问题。


  那么,烧钱模式能跑得通吗?随着融资加码,在线教育领域频现的招生大战和激进扩张,可以持续吗?


  烧钱投放下的盈亏


  作为在线教育领域的头部企业,好未来(学而思)于1月21日发布了财年三季度(年9月1日~11月30日)未经审计财务报告。


  报告期内,好未来的营收由上年同期的8.29亿美元增长至11.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35%;经营亏损为1.亿美元,上年同期经营利润为万美元;归属于好未来的净亏损为万美元,上年同期实现净利润万美元。


  亏损的重要原因是销售与营销费用的增加:财年三季度好未来销售和营销费用为4.21亿美元,同比增长.3%,而上年同期该数据为1.9亿美元。


  在K12在线教育中,大班课因为拥有较好的盈利模式和财务模型被投资者看好,也掀起了激烈的竞争。


  花钱获客是大班课赛道企业的惯常模式,而上述亏损状态也被业内视为可以忍受的“战略性亏损”。


  大班课赛道代表公司、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就曾表示,自己并不觉得烧钱做生意是正常的。但随着市场被重构,资本大量进入,他的想法也发生了变化,“我们之前是首单就要盈利,现在更多考虑的是用户生命周期,以及在战略投入期的时候我们可以忍受亏损”。


  同样是因为在销售和营销活动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以扩大用户增长、加强品牌认知,参与了年暑期档营销大战的跟谁学三季度的财报显示,净亏损达9.33亿元,同比上年万元的盈利,大幅转亏。


  根据第三季度的财报,跟谁学的营销费用再创单季度新高,达20.5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30亿元同比增长约%。这一营销模式的改变,让曾经以超低获客成本和较高毛利率为优势的跟谁学,陷入了巨大亏损之中。


  对在线教育的头部企业而言,烧钱大战似乎还远未到尽头。在年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提出:“到现在为止,我还不认为在线教育是一个可以跑通的商业模式。”


  他提供的数据显示,年全年,资本向在线教育输入了近亿美元,但在线教育的收入只有几百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收1分钱,就要先花掉2块钱”。


  在俞敏洪看来,这种烧钱模式不可持续,资本一旦停止输血,就可能哀嚎一片。而判断一个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关键还要看是否有持续高效的需求,客户的转移成本多高,续费以及连续使用产品的可能性有多大。


  虽然自称在线上教育的投资不算激进,但俞敏洪坦言,新东方近年来尝试在线领域已花出去几十亿元。


  1月22日,新东方公布的财年二季度财务业绩显示,公司营收达8.88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归属于新东方的净利润为万美元,同比增长0.9%;运营亏损万美元,同比上年的万美元,由盈转亏。


  根据新东方在线(.HK)发布截至年11月30日的六个月业绩,新东方在线实现营收6.77亿元,同比增长19.2%;期内亏损由上年的万元激增到6.74亿元,同比增幅超过%。


  亏损的原因同样是,新东方加大了销售与营销的投入。财报显示,财年二季度新东方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达1.34亿美元,同比增长23.9%。


  大班课竞争者众的同时,另一种“1对1”的模式则相对冷清。年底爆雷的学霸君创始人、CEO张凯磊就在之后的直播中面对“1对1为什么不挣钱”的提问反问道:“这个好奇怪,1对1现在有人挣钱吗?”


  疫情之下,不少1对1在线教育机构纷纷倒闭出局,越来越多的头部在线教育公司开始减少1对1的业务,转向班课产品。


  在这场烧钱的竞赛中,有的在线平台认为“拼命撑到最后,把其他家都消灭掉就胜利了”的想法并不现实。一位
  市场增势强劲


  “战略性亏损”不仅在头部企业的忍受范围内,而且也并不影响资本对在线教育的青睐。


  上述投资人认为,虽然大部分在线教育企业尚未实现盈利,但在市场需求和资本的青睐下,这一行业整体的现金流表现基本为正。看似疯狂的广告投放行为,也是企业根据投放和转化率做出的战略性选择。像广告投放日均千万的情况,主要是在寒暑假的核心时间。


  一家K12在线教育企业的创业者此前告诉第一财经,企业在做广告投放时,除了转化为主的投放,还有以品牌为主的投放,后者不会只
  最重要的是,在疫情的催化中,整个市场正在加速渗透,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K12在线教育市场调研及用户消费行为报告》(下称《报告》),K12在线教育行业的渗透率在年3月达到了顶峰,高达85%,年K12在线教育行业的渗透率预计能突破55%。


  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整个K12年龄段的学生有近2亿。按照55%的渗透率来算,这就是一个用户数量超过1亿的庞大市场。


  《报告》也提出,整个在线教育行业年市场规模将超过亿元,其中K12在线教育作为重要分支,年市场规模将超过0亿元。未来几年,中国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增长势头保持稳健。


  跳出热闹的资本市场,储朝晖提醒称,校外的在线教育和中国本身的教育形成了奇怪的耦合关系。K12在线教育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市场,本质上还要从学校的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上找原因——只有学校之间不均衡的状况得到改变,同时改革中国较为单一、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体系,才能真正改变当下在线教育的乱象和盲目竞争。


  “很多在线教育机构的主要功能就是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大量资金涌入也就是看到了这样的市场需求和机会。”储朝晖认为,正是当下的教育评价体系,让家长和学生有了对于教育机构补习的需求,也给了他们贩卖焦虑的机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线教育营销大战,烧钱模式跑得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