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立平通讯员俞宏陵朱志发
探索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作为全省经济发展和创新活力的高地,近年来余杭区以山海协作为纽带,通过产业造血、乡村振兴等方式积极助力衢州柯城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山海通途”。近日,记者跟随杭州都市圈发展协调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杭州都市圈共同富裕合作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专家组走进柯城区,实地探访两地山海协作取得的“成绩单”。
产业共兴打造共同富裕主引擎
柯城—余杭山海协作产业园,是全省首批9家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之一。时至今日,该园区已成为柯城产业发展的一大主平台,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产值、亩均税收等指标连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
柯城—余杭山海协作产业园
这片6.42平方公里的土地,凝聚了一任又一任杭州山海协作干部的心血,也成为推动余杭区和柯城区携手实现共同富裕的一大主战场。围绕园区“新材料+”、智能制造两大重点产业定位,余杭积极帮助柯城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大项目。年以来,园区新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6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总投资.22亿元。
在浙江鸿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工厂内,记者看到大量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输送线、智能机器人代替了传统人工,完成针刺、拉丝、捻线等各道工序。据了解,这一占地37万平方米、总投资34亿元的项目于去年建成投产,未来将打造全球最大的工业烟尘过滤材料科研及生产基地。
浙江鸿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歌瑞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巨化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含氟聚合物改性和制品的研发、生产和经营。“我们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航空航天、汽车、建筑装饰、功能材料改性等领域。”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生产的航空氟塑料制品标准件实现了对中国商飞的首件交付,成为C大飞机在该领域的国内首家国产供应商,此外公司也是杭州亚运会制冷剂的供应商。
此外,余杭区还充分发挥自身数字经济高地优势,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协助推动园区企业数字化改造。目前已推进38家规上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平均提升生产效率15%以上,节省劳动力30%以上。
“智多张西”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走进柯城区石梁镇双溪村张西自然村,老远就看到“张良族居”四个大字。这个依山而建的小山村,过去一直面临着村民年龄结构老化、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年8月开始,余杭区和柯城区开始在张西村打造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投入资金多万元,发展共享型乡村旅居产业,走出了以“智多张西”为代表的乡村振兴之路。
张西村
为什么叫“智多张西”?智力支持、智慧赋能在余杭区针对张西村的帮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余杭区派出1名干部进村入驻,围绕乡村资源唤醒、旅游资源开发、商业模式运用等深入调研、精心指导,开展专业化培训10次。同时,引入6名市场开发人员入驻张西,建立服务业态实操培训基地,培训村民人次,让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实现创业、就业。其次,开发集订餐订房、地图导航等功能于一体的“智多张西”APP,开通网络营销、直播营销等功能,形成互联网+乡村的效应。
短短三年光景,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彻底脱胎换骨。低矮破旧的农民房,如今变成了整洁漂亮的民宿。沿着村道一路上行,两边酒吧、青年旅行社、民宿、奶茶、咖啡等商业业态随处可见。据介绍,项目实施一年多来,张西村累计实现营收40余万元,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农家乐增收2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元增加到多元。
张西村
像张西村这样通过山海协作实现蝶变的村庄,在柯城区并非个例。余东村是衢州有名的“农民画之乡”,全村多人从事绘画的有多人。今年,余杭区投入山海协作援建资金万元,在余东村建设露营基地项目,包括帐篷区、游玩区、烧烤区等多个功能区块,预计全年可引客流近万人次。“每到周末,家长就可以带着孩子来这里露营、画画、吃饭,将来还可以坐着小火车游村。”项目负责人介绍。
编辑周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