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杂志(i-caijing)作者:刘以秦周源谢丽容
你或你公司的数据如何被泄露、被利用,谁因此发财致富?这个地下数据产业如何运转、进化,新出台的严刑峻法能否将其遏制?
年6月1日之后,一群做大数据地下产业的数据采集者和数据掮客常常聚在一起讨论两条最新出台的法规,惶惶不可终日。
6月1日,中国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下称《网安法》)和与之配套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两高个人信息司法解释》)开始生效实施。
新法规对倒卖个人信息数据的惩罚几乎已经达到了“一刀切”的程度,入罪门槛极低: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50条以上的即入罪。
“近期确实抓得很严,我周围不少人进去了,其中有一个人年收入十几个亿的。”一位数据掮客告诉《财经》记者。这名掮客曾在运营商和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从事数据相关工作,由于工作经历,他认识不少数据的买卖双方,经常攒局非法交易数据。
在他组的各种局里,主要议题是如何换数据、洗数据、做数据补全。但明面上,他是一家创业公司的核心成员。
另一位在地下数据产业周旋超过十年、目前是一家大数据公司创业者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说,“我知道有一批数据公司要完蛋,包括新三板上市公司,和一些地方政府视为座上宾的公司,它们主要的数据渠道是黑色产业,一些高管已经进去了。”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个人信息泄露数达55.3亿条左右,平均每人就有四条相关的个人信息泄露,这些信息最终的命运,是在黑市中反复倒手,直至被榨干价值。
其中,80%的数据泄露自企业内鬼,黑客仅占20%。
一位大数据产业的企业家对《财经》记者说,从企业到方方面面,对大数据安全都有一个认识过程,这给了大数据地下产业滋生的空间。
《网安法》颁布已有数月,相关细则也在陆续出台。7月下旬,中央网信办联合四部门开展互联网隐私条款专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