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查重降重中心sp.
关键词“互联网+”生鲜产品网络营销物流
引言
通俗地讲,“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加在一起,但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要实现深度融合,利用网络来优化传统产业资源配置、创新营销模式,提升全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力与生产力。
生鲜产品由于具有易腐烂变质特点,曾被认为是“互联网+”领域最具挑战的产品。随着其他行业迅速开始“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生鲜产品也开始尝试网络营销。与此同时,传统的生鲜产品营销策略已经无法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普通商品的网络营销策略也不适合生鲜产品,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生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成为生鲜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和研究热点。
生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现状
生鲜实际是一个外来词汇,来源于英文单词“fresh”,最早由家乐福、沃尔玛等国外零售企业引入我国,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国内消费者所熟知的词汇,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生鲜产品属于只需要简单分拣就可以出售的初级产品,不需要制作、包装、烹调等深加工。
随着互联网、物流运输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生鲜产品也逐渐开始实施网络营销模式。尤其是年以后,越来越多的生鲜产业链条企业开展了网络营销模式,“互联网+”背景下,生鲜产品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顺丰速运开发了线上食品商场顺丰优选,亚马逊中国也推出了专门的生鲜频道,淘宝、京东、1号店等大型电商也纷纷涉足这个领域,多利农场、本来生活、我买粮等一大批优秀垂直类生鲜电商也不断涌现。
年以来我国生鲜产品网络销售情况如图1所示,年是生鲜产品网络销售元年,逐渐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年以前的增长率都在80%以上,年销售量和增长率预计将分别达到.9亿人民币和68.6%,行业发展前景较大。
“互联网+”背景下生鲜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并不是偶然的。首先,随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和保健意识的逐步提高,消费者开始高度
资本市场也十分看好“互联网”背景下的生鲜产业,根据中投集团批露的数据,私募机构在该领域的投资额从年的0.56亿美元到年的14.89亿美元,年以后更是呈现井喷式发展。从互联网交易规模来看,年生鲜产业网络交易额占网络交易总额的比例还不到1%,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业内人士普遍预计“互联网+”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生鲜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网上最重要的热销品种之一。
“互联网+”时代生鲜产品网络营销制约因素
(一)当前生鲜产品网络营销的主要特点
年以后网络上越来越多的生鲜产业出现在消费者视线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网上购买各类生鲜产品,种类也逐渐齐全。与此同时,生鲜产品销售模式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传统销售模式和“互联网+”模式对比如图2所示。图2上半部分为传统模式,也是许多消费者日常使用的模式,需要经过生产者、多级批发者、零售终端等环节。
下半部分为“互联网+”模式,消费者直接向“互联网+”商户下单,后续过程对消费者完全透明,坐等收货就可以了。我国当前的生鲜产品网络销售主要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同城购买比例较大。大多数消费者都倾向于在本地网站购买生鲜产品,这是因为本地网络销售商通常可以保证快速送达,消费者对于当前生鲜产品的保鲜、冷藏技术和物流运输能力仍保持怀疑态度,故而“舍远求近”来保证生鲜产品的质量。
二是白领阶层成为主要消费人群。
日常生活中购买生鲜产品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家庭主妇,这些人已经习惯于在生活区周边的菜市场、超市购物,短期内难以改变其购物习惯和“互联网+”生鲜产品的认同感。部分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可以实地挑选的产品,认为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根据我买网批露的数据,都市白领阶层占“互联网+”生鲜产品消费人群的43%.这个群体拥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对生活的品质的要求同样比较高,希望能够通过网络获得优质的生鲜产品。
三是销售很少涉及广大的农村地区。
“互联网+”生鲜产品的网络销售主要集中于城镇地区,农村居民很少选择这种模式。部分农村消费者甚至认为农村地区实施“互联网+”属于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四是中高档生鲜产品占据主流。这种品类分布现状是由于大多数“互联网+”生鲜产品销售商定位的是中高档消费人群,主要目的是与传统的菜市场、超市销售形成错位竞争,以扩大销售量。同时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许多消费者也更倾向于购买一些进口、有机食品以及周边实体门店较少的品种,也能满足消费者求新的心理。
五是注重品牌,对价格不太敏感。随着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唯品会等大型电商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者通常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买家的评价,而对于商家本身各种渠道的广告宣传则持怀疑态度,包括生鲜产品在内的食品行业更是如此。
不同于数码产品、服饰、书籍等产品,消费者在选择“互联网+”生鲜产品时,更加重视亲朋好友或者其他买家的评价,以最终决定是否购买产品。许多消费者都会选择销量高、评价高的生鲜产品,传统营销模式中的价格优势在“互联网+”营销模式中的功能大大弱化了,消费者宁愿以比传统门店更高的价格,来换取优质生鲜产品。
(二)制约生鲜产品网络营销的主要因素
尽管“互联网+”生鲜产品网络营销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物流成本较高、保鲜较为困难、消费人群较少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生鲜产品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瓶颈。根据《-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当前的生鲜产品电商只有1%左右能够真正实现盈利,95%的经营者处于亏损的阶段。
首先,生鲜产品物流成本较高。物流配送是“互联网+”生鲜产品网络营销的关键环节,其成本也是经营者需要承担的主要成本。生鲜产品的消费人群以个体、家庭为主,有着订购数量少、客户分散的特点,必然导致物流成本的上升。过高的物流成本必然体现在最终的售价上,由消费者来承担。
当同一种生鲜产品网上报价高于消费者周边的菜市场、超市时,必然导致消费者的流失,甚至一种产品高价会影响消费者对整个“互联网+”生鲜产品价格的不认同,高昂的物流成本带来的售价偏高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生鲜产品网络营销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生鲜产品保鲜较为困难。生鲜产品容易出现腐烂变质而导致严重损失,这是制约“互联网+”生鲜产品网络营销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生鲜产业的保鲜、存储、加工技术较为落后,直接导致我国生鲜产品损耗率极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生鲜产业平均损耗率为20%-30%,主要发生在生鲜产品的流通环节。而国外生鲜产品行业的损耗率则为3%-5%,这种高损耗率不仅增加了产品安全隐患,也提高了产品价格。同时生鲜产品不同于其他网络销售品种,一旦出现客户投诉、退货等情况,意味着商品完全失去价值,这也进一步推高了生鲜产品网络售价。
此外,生鲜产品的保鲜问题还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网络购物体验。如果最终收到新鲜度不高甚至变质腐烂的产品,在投诉退货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必然导致消费者的不满和差评,进而影响到其他消费者对“互联网+”生鲜产品的感观。比如许多新鲜蔬菜有着较高的含水量,在配送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水分流失,这会给消费者不新鲜、缺斤短两的感觉,进而对网络销售商所有生鲜产品质量产生怀疑。
最后,大多数消费者还不习惯通过网络购买生鲜产品。数码产品、书籍等网络热销产品有着较高的标准化程度,而生鲜产品往往难以实现标准化。比如同样是猪肉,不同品种、不同部位、不同肥瘦有着完全不同的价格和品相,因此许多消费者更倾向于能够亲自挑选生鲜产品。而且生鲜产品作为一种重要的食材,许多美食爱好者更喜欢亲自感受后再考虑购买。
而“互联网+”生鲜产品无法让网络消费者看到实物,因此无法实现体验购买。尽管近些年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但是诸如衣服、生鲜产品等特殊商品,消费者仍然注重感官体验。比如很多消费者在购买衣服之前,都会到实体店亲自了解材质、进行试穿,然后才会在网上下单。再加上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对于需要进食的生鲜产品就更是如此,许多消费者已经形成这样的购物习惯,因此在短期“互联网+”生鲜产品营销难以迅速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生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
(一)加强网络推广,打造优质品牌好的品牌能够给予消费者信任感并减少决策时间,为此打造“互联网+”生鲜产品优质网络营销品牌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做好品牌定位。一方面要定位销售的目标消费者群体,要明确产品销售和服务的对象是那些群体,这个群体对生鲜产品有哪些特定需求。比如,番茄网定位于上班族,该群体平时忙于工作更加看重高效率的网购。另一方面要定位好品牌价值体系,比如针对上班族在时间和精力上的局限性,推出当天送货、无条件退货等服务,就可以向消费者传达自身品牌的价值定位,消费者能够更放心地购买生鲜产品。其次,要做好品牌文化建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激烈的商业竞争,文化品牌优势已经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必要基础条件。“互联网+”生鲜产品商户的对外网络接口不仅是商品陈列和消费者下单界面,更是企业文化宗旨的集中展示,每一个细节都是企业文化的体现,是对消费者和企业自身的庄严承诺,是创造归属感的重要工具。
再次,要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搭建网站或网络店铺但浏览量少就失去了意义,要做好企业优质生鲜产品和配套服务的宣传工作,努力提高企业自身品牌知名度。要广泛利用各种现代媒体扩大品牌影响力,充分利用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将有限的广告经费投入到适当的目标人群。第四,要确保品牌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任何品牌的生命线,尤其是社会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