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资管行业开启新纪元四年过渡期大事记预示 [复制链接]

1#
北京多长时间治疗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04/4780800.html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大资管行业开启新纪元


  21世纪经济报道方海平上海报道


  过渡期四年以来,资管行业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比如打破刚兑深入人心、理财产品首现净值跌破1、理财子公司在摸索中前行、非标规模一降再降,等等。


  年伊始,大资管行业正式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年4月27日,由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资管新规过渡期已于年年底结束。


  过渡期四年以来,资管行业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比如打破刚兑深入人心、理财产品首现净值跌破1、理财子公司在摸索中前行、非标规模一降再降,等等。


  这些重大变化预示着,在年开启的新时代,资管行业将继续往哪个方向航行。


  资管回归本源,打破刚兑深入人心


  过渡期四年,市场见证了各类资管产品的频繁违约,多层嵌套、结构复杂的资管产品在资管新规落地之前普遍存在,但随着去刚兑、去嵌套的推进,在新规过渡期间,券商资管、私募基金、信托产品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违约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宏观经济进入下行周期;二是资管新规改变了整个大资管行业的游戏规则,规则切换势必造成一定冲击,新规则本身也将容纳更多的违约行为,过渡期的设置正是为了让市场适应新的规则。


  与此相对应的是,投资者教育问题、产品运作中的信息披露问题、违约后的责任认定问题,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嵌套资管产品运作链条上的各相关方的责任认定问题异常重要,《九民纪要》的推出为相关资管纠纷提供了重要参考。过渡期内的相关案例中,出现了产品到期不再刚兑、投资者自行承担后果的案例,信托通道承担%违约责任的案例,代销银行赔偿投资者全部本金和利息的案例,等等。


  随着违约现象的常态化,监管*策的完善以及持续的投资者教育,资管回归本源,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正逐步渗透,被投资者一点点接受和理解。


  银行理财公司成立,在摸索中前行


  银行理财公司的成立和发展,无疑是新规后大资管行业最重要的变化。


  “资管新规”从监管*策层面首次明确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主营业务不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随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专门针对银行理财公司的规范文件,对产品销售、净资本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等作出规定,并且在年5月发布的《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中首次启用了“理财公司”这一名称,不再用“理财子公司”。


  年6月,建信理财成为第一家成立并开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拉开了理财子公司批筹设立的新篇章。第一批理财公司开业已有两年多,这些经历了完整会计年度的理财公司开业之后也逐步盈利。截至目前,全市场已有29家银行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包括25家银行理财公司和4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其中22家已获批开业。


  净值型理财占比突破86%,银行理财首现净值跌破1


  年第一只银行理财产品问世至今,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已经走过了20年历程。以“资管新规”为分水岭,此前,银行凭借资金池和刚兑两大利器迅猛成长,直至资管新规问世,刚兑时代结束,净值化时代开启。


  过渡期四年,也是理财产品进行净值化改造的重要时期。进展总体有序推进,截至年三季度末,银行净值型理财占比达86.56%。但改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从理财机构的角度看,主要是理财产品独立运作和估值技术的采用,真假估值问题几乎伴随着净值化改造的整个过程,这也是机构和监管博弈的焦点之一。过渡期间,银保监首次对“净值型理财产品估值方法使用不准确”行为进行了处罚。随着过渡期的结束,过渡期内的“优惠*策”失效;另一方面,新会计准则以及《资产管理产品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推出,监管对估值方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并趋于严格。


  从理财客户的角度看,过渡期间,部分投资者收到老产品提前清退的通知,投资者不仅见证了保本理财的退出;由于债券市场的波动,投资者还首次见证了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净值跌破1,即理财产品出现浮亏或实际亏损的情况。


  养老理财试点启动,四家试点机构已发售产品


  近年来,养老话题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养老金融也随之迎来大发展。转型中的银行理财紧跟市场节奏,及时切入养老领域,银行理财机构一直呼吁相关*策及早出台。


  年9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结合国家养老金融领域改革试点区域,选择“四地四家机构”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目前,四家机构的养老理财产品已经正式对外发售,相关地区的投资者可以从相应银行渠道购买到“正版”养老理财。


  信托业艰难转型,资产规模仍在下降


  信托行业是资管新规之后面临转型任务最重的行业之一,通道和非标这类主营业务被持续压缩,房地产又深受调控*策的影响。过渡期内,针对信托行业的监管规范之多、要求之严格,相比其他资管子行业更甚。


  过渡期内信托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受到经济下行和房地产调控的影响,信托产品乃至信托机构的风险事件较为集中,一些前期发展激进的信托公司暴露出严重问题,除了新时代信托、新华信托两家公司被监管明确接管外,四川信托资金池爆雷、安信信托大规模风险暴露等,都成为市场焦点。其他信托公司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信托产品逾期违约的现象。


  整个行业来看,过渡期间内,信托行业在资产规模下降和结构调整的道路上前行。年二季度,信托行业资产规模出现了新规以来的首度回升,随后又开始下降。与此同时,业务结构在持续调整,标品信托和服务类信托作为监管引导的转型方向近年来出现快速发展。


  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私募证券基金大发展


  资管新规落地后,大资管市场朝着标准化、净值化的方向发展。在发展直接融资的监管导向之下,银行理财、信托资金、保险资金通过直接或与基金公司合作等方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证券市场中去。


  截至年11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25.32万亿元,再创新高并首度突破25万亿。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大发展,规模从年底的3.77万亿元,增至年11月末的6.10万亿元。


  与此同时,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借道公募基金进入权益市场,权益市场涌入更多资金。截至年末,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达8.46万亿元,逆势增长32%,占比由年末的18%,增至38.03%。


  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规模大缩水,非标现裁员潮


  新规落地之前旧模式中的相关机构、业务、人员,在新规过渡期内都出现了巨大调整。


  以通道业务为主的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持续大幅收缩,截至年11月底,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的管理规模约8.3万亿元,相比于年初的高点18万亿,累计降幅高达54%;基金子公司存续资产规模顶峰时期一度达到10万亿,随后一路压缩,年6月向下突破3万亿,截至11月底降至2.5万亿元。


  规模收缩的同时,这些资管机构的部门、人员也在进行相应调整,中小型券商和基金子公司非标从业人员的离职和裁员潮,是新规过渡期内一大突出现象。


  另一方面是向主动管理业务的转型改造。数据显示,截至年底,全市场共有只大集合产品完成了公募化改造,总规模突破千亿,而券商资管申请公募牌照也是新规后的另一大趋势。


  保险资管新规出台,大资管标准再对齐


  年3月,《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保险资管作为大资管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进一步与其他资管机构统一标准,明确私募定位,并且明确可以面向高净值个人,为投资者提供了又一个选择。


  基金投顾试点*策出台,财富管理方式生变


  基金行业虽然大发展,但一直以来存在投资者获得感不强的问题。证监会年10月正式下发《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启国内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基民的投资方式乃至整个财富管理方式,正悄然生变。


  截至目前,试点*策已过两周年,有60家机构分批次获得基金投顾试点资格。试点机构围绕基金投资和服务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投顾生态也逐渐形成。截至年7月,基金投顾合计服务资产逾亿元,服务投资者约万户,平均每位投资者的投资金额为2万元。有关监管部门认为,基金投顾的试点初步达到了预期效果。


  理财代销、导流不再随意,互联网平台遭遇“最严营销监管”


  一直以来,互联网平台利用自身的流量优势来营销金融机构的各种产品,包括借贷、理财、基金、保险、信托等,并且在监管空白或灰色地带之间与金融机构开展了一些合作,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金融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等问题。


  资管新规及配套文件并未对此进行详细规定,但近年来,监管部门陆续出台相关要求,对互联网平台的营销行为作出严格限制,此前在银行理财的代销渠道中被排除在外,年最后一天,央行发布了《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对此作出系统性规定,将代销、导流等行为均纳入监管,被视作“最严营销监管”。


  (作者:方海平编辑:马春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