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的转变
年以来,国家大力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41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62号)、《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和《旅游法》等各项*策法规及文件密集出台。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旅游部门提出旅游发展的“战略”“旅游+”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厕所革命”。这些举措加快了旅游业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应对国民旅游和自助游快速增长的需求,国家旅游局提出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并发布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全国个地区入选。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策法规及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和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不仅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旅游领域的落实和深化,而且是顺应当今国民旅游、散客化旅游和自驾车旅游为主流的消费市场需求,促进供需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域旅游模式要求在全域范围内配置资源和要素,统筹条块分割的规划建设,建立综合协调的旅游管理体制,同时在全域范围内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合理布局,促进旅游开发的共建共享。
二、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创新
随着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在各地的推进和落实,这一转变必然会对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当今,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旅游信息传播方式、旅游产品格局、旅游消费行为以及旅游企业的商业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重塑旅游目的地城市规划思维,构建新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战略。
(一)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视角转变:从景点营销到整合营销
以往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以重点景区为依托,多采用著名景点在电视、户外及网络打广告的方式,这种方式成本高、时间短,特别是对于日益个性化的自助旅游市场而言,营销绩效较差。在全域旅游时代,由于游客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景点能够覆盖的范围,景点消费在旅游总消费中的比例进一步下降。为了提升旅游者体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和营销已经成为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应该兼顾景区内外发展的平衡,促进景区管理者和周边社会的利益共享。因此,在旅游营销上,应该从以往突出重点景区的模式转向城市整体形象和品牌的塑造,以整体品牌带动相关产业各子品牌的建立,形成完善的品牌结构,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建设、推广及传播,构建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的治理机制,最大限度纳入营销相关的利益各方,同时整合地区线上线下资源,从景点为主转向城市为整体的旅游营销。例如,随着国内自驾游兴起,国道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国道沿线主要城市联合进行的各项营销活动,在规格及影响程度上都远远超过一个景区或单个城市的影响。这条线路也因其自然风光、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等特色而有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驾线路。这种整体宣传带动了沿线冷门及热点景区的均衡发展,也在主要热点景区之间,产生了1+12的效果。
(二)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传播方式的转变:从权威式传播到个性化传播
以往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传播方式多采用门户网站、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