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捋清合规红线,医院如何接受捐赠 [复制链接]

1#

被鼓励的公益性捐赠和被处罚的“营利性捐赠”之间,红线在哪,应如何规避相关风险?

文/余苏

编/王小

图/Pixabay

医疗和药械领域频频暴雷,医疗贿赂和骗保案屡上热搜。为了摸查清楚医疗行业的主要法律风险点,年上半年我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通过公开渠道对医疗行业发生的行*处罚案例、刑事案例及民事案例做了大数据分析。

就刑事案例检索结果看,截至5月10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合同诈骗、贪污贿赂型犯罪是高发罪名。其中,与医院相关的案例中,贪污贿赂犯罪占比达到56.52%;与医药相关的案例中贪污贿赂犯罪占比为17.72%;与医疗器械相关的案例中贪污贿赂犯罪占比为48.82%。

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案件在很多人眼里不是贪污贿赂犯罪,只是普通的捐赠,这再次提醒医疗合规普及的重要性。

合法捐赠与捆绑销售之间有多远

医院赠送医疗设备,这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但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因为捐赠医疗设备被认定为捆绑医用耗材和配套设备销售而受到行*处罚,甚至是刑事处罚。

被鼓励的公益性捐赠和被处罚的“营利性捐赠”两者之间的红线在哪,医疗机构和医疗器械公司又应如何规避相关风险?

通过对典型行*、刑事处罚案例的分析,常见的不合规情形有以下几种:一是以投放/借用/租赁/赠与设备为名,约定试剂耗材购买的排他性条款。

这种情形下,除了医疗机构,被处罚的还包括设备投放方药械企业。在温市监处字〔〕号一案中,上海某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为销售体外诊断试剂,以“投放合作”医院免费提供一台全自动凝血测试仪。双方签订协议,医院购买使用该公司销售的试剂耗材,不得使用其他同类产品。在投放合作期间,测试仪的所有权归公司所有,医院所有。此外,温州另一家医疗试剂公司为销售体外诊断试剂,以“借用”医院免费提供化学发光测定仪。医院必须购买使用该公司提供的原装配套试剂,仪器借用时间为五年,期医院。

医院收受使用前述全自动凝血测试仪、化学发光测定仪后并未如实记入财务账。温州市市医院收受商业贿赂,按照仪器使用评估价值、收受的免费耗材进货价值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元。

二是低价销售医疗设备,分开设备投放主体与耗材销售主体。

在辽抚工商处字〔〕17号案中,沈阳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医院的长期合作关系,双方协议约定,该医公司将以22.5万元购进的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以18医院,合作期限为五年。在合作期间,该医院所需耗材和试剂由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指定的公司(实际由同一投资人投资设立)唯一供应,且五年内使用试剂的累计标本量不少于个。

对此,抚顺市工商行*管理局认为,该公司以低价销售医疗设备为诱饵,实际独家垄断试剂和耗材;而医院明知医疗设备低于成本价,仍然予以购买,允许试剂和耗材由指定的公司提供,破坏了医疗器械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也为企业采取不正当手段销售医疗器械创造了条件。最终,按照设备购买价和成本价的差额,医院被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元。可见,设备投放与耗材销售不使用同一主体,也不是规避处罚的安全港。

三是如果赠与医疗设备的价值较大,还可能构成对单位行贿罪。

在()浙刑初号案中,被告单位某医疗公司为了取得交易机会,谋取竞争优势,医院赠送柯达相机、西门子设备、单筒高压注射器、胶片打印机等,价值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元不等,设备的交接均无相应的正规财务手续。医院签订的激光胶片供应合作协议书中,医院保证使用被告单位的柯达胶片,而签约后被告单位即免费提供医院使用,医院。

被告单位辩称,医院销售胶片是主合同,免费提供医院方一定期限配套使用是从合同,等到胶片使用达到一定年限一定数量后,医院方是从合同所附条件,是市场普遍采用的附条件的商业营销模式,不应被认定为取得交易机会谋取竞争优势的行贿行为。但法院认为,被告单位谋取的利益系部门规章禁止的利益,为不正当利益,通过合同附赠方式给予多家国有事业单位巨额财物以取得独家经营权,其行为构成对单位行贿罪,依法应对单位及其直接负责人追究刑事责任。

捋清红线,安然接受捐赠

捐赠医疗设备为什么会有上述风险?

这首先要了解捐赠医疗设备的特殊规制,因为设备投放与耗材捆绑的模式中常见的是捐赠医疗设备。

如果接受医院,则适用公益事业捐赠法的规定。首先,医疗机构应当与捐赠医疗设备的企业签订捐赠协议;并且,出具合法、有效的收据,将受赠财产登记造册,由医疗机构捐赠管理部门统一受理,其他内部职能部门或个人不得直接接受捐赠。

有一条规则特别要注意,捐赠应当遵循自愿无偿、非营利性的原则。也就是企业捐医院,不应与采购物品或服务挂钩,不应附有影响公平竞争的条件。

医院不符合公益事业捐赠受赠人的条件,应适用民事法律中的相关规定。如《民法典》中关于赠与合同的有关规定,同时其接受捐赠也不能违反《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和《反不正当竞争法》。

不仅医疗机构接受捐赠应当合法合规,医疗机构(医院还是医院)的工作人员也应遵守工作流程,不违规接受捐赠。《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第四条规定,严禁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以个人名义,或者假借单位名义接受利益相关者的捐赠资助,并据此区别对待患者。

实践中,医疗产品企业和医疗机构如何辨别合法合规的捐赠行为和会被认定为商业贿赂应受处罚的捆绑销售行为呢?

那么就要捋清四点:其一,是否以公益为目的。

公益性捐赠的本质,是自愿无偿、非营利性的。而打着捐赠的名义,实际上想谋取竞争优势和交易机会的捐赠,其目的在于营利。如果捐赠与采购服务或物品挂钩,比如上述案例中,限制医疗机构从第三方购买试剂耗材,要求在一定期限内达到一定的采购量等,实质上企业是通过试剂耗材的销售收回“捐赠”医疗设备的成本并获取利润,这种模式很容易被认定为不正当竞争。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九条,投放设备的医药企业将面临10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的罚款。而对于医疗机构,按规定,由工商行*管理机关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其违法所得(设备价值或设备使用价值)也会被没收。

其二,是否签订捐赠协议。合规的捐赠,医疗机构应当与捐赠的企业签署捐赠协议,明确捐赠设备的数量、价值、用途等。而捆绑销售的模式中,一般不会签署捐赠协议,而是签署合作协议,约定在合作期间内医疗机构免费使用医疗设备(但不一定获得设备所有权),同时必须从该医药企业购买配套的试剂耗材。

签订捐赠协议后,下一步就是医疗机构药出具合法有效的收据,并记入财务账。根据现行法规,医疗机构接受捐赠应向捐赠的企业出具合法有效的收据,将受赠财产登记造册,妥善保管,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受赠财产使用制度。

并且,医疗机构应设置专门的部门处理受赠事宜,也就是除了捐赠管理部理,其他内部部门或个人不得直接接受捐赠。

这也是为避免捐赠与采购挂钩。《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国卫医发〔〕43号)明确要求,耗材采购由医用耗材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其他科室或部门不得从事采购活动。而违规捆绑销售中常见医药企医院某科室,科室负责人能同时决定采购配套试剂耗材。

医疗广告应该怎么发

在上述医疗行业法律风险点的大数据分析中发现,反商业贿赂、广告和环保是高发处罚事由,其中因为违规广告宣传被处罚的比例又远远高于其他两类,尤其是在医疗美容机构中高发。

医疗广告,尤其是医美广告近年来一直是行*监管的重点领域。年4月,《广告法》修正,11月,《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和《十大医疗美容虚假违法广告典型案例》发布。这些都对医疗、美容广告合规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什么样的信息会被认定为医疗广告,而需要受到内容、形式、主体上的严格限制。

随着网络营销的发展,“医疗软文”逐渐成为医疗广告的普遍形式之一。医疗机构或非医疗机构常常会邀请意见领袖(KOL)分享治疗经验、整容经历,在公众平台上发布健康知识等形式,均可能被认定为发布医疗广告。

目前,各地对于医疗广告认定的执法尺度不一,但普遍认为,涉及治疗原理、治疗过程、治疗效果,以及专业的治疗技术和产品等,将被认定为医疗广告。医疗机构、药械企业及广告公司在发布涉及这类资讯时,需要慎重考虑该是否包含“直接或间接介绍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内容。如若被认定为医疗广告,则需要按照《广告法(修正)》《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修正案)》《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等予以规范。

例如,在沪市监*处〔〕01001169号案中,当事人在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