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毕马威未来财富管理,全球及中国行业趋势及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需多少钱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

(报告出品方:毕马威)

1中国篇

中国:*策导向

“共同富裕”引领中国财富管理未来发展主旋律

*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上重要位置。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在“共同富裕”*策目标持续推动下,未来中国财富管理将有别海外市场专注服务高净值及富裕阶层的模式,行业更添“普惠”色彩。

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4亿人,约占总人口数的30%。伴随着我国居民财富收入持续增长,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增大,未来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将迎空前发展机遇。财富管理也将作为国家“第三次分配”的最佳执行者之一,反哺共同富裕的加速推进。

精细化规范行业,保护金融消费者

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从业规范财富管理》。这是首份全金融行业通用的财富管理从业标准,其对“财富管理”进行了定义,并就从业人员的知识体系、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职业能力水平评价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财富管理不再是一个没有“门槛”的行业。标准的出台是财富管理行业规范化的重要起步,规范化本身对于财富管理机构而言是有成本的,客观上将加剧机构间的分化,促使财富管理机构进一步朝专业化方向发展。

“资管新规”时代以来,财富管理行业的合规监管日趋精细化:仅年,先后就有《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跨境理财通实施细则》、《关于基金投资分析活动的通知》等多项*策颁布实施。在不断重申和强化金融行业持牌经营要求的同时,过去的灰色业务空间持续收窄,伴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规的密集出台,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已成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必然趋势。

基金投顾业务全面启航,财富管理步入“买方时代”

年11月以来,基金投顾业务指引文件密集发布,投顾业务监管法规体系加速成型。我们观察到,诸多近些年来发展态势火热的智能投顾产品,受限于投顾牌照原因,纷纷配合监管要求暂时下架,并暂缓推进基金投顾相关的智能投顾服务。投顾行业监管要求日益细化,正基于投顾服务收费的财富管理业态更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比海外领先财富管理市场以“买方投顾”为主的模式,当前我国投顾市场仍以“卖方模式”为主,行业思想仍处在转型期,机构受限于短期销售业绩导向,加之消费者对买方投顾的认知尚不全面,对收费模式尚未习惯;一系列基金投顾的监管*策落地,从一开始就明确“买方投顾”的内核,“买方时代”将是大势所趋。

养老财富或成为未来市场发展新风口

年以来,监管出台多项支持第三支柱养老产品的*策,“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的目标和要求。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我国进一步完善养老体系建设,推动养老金融发展的决心可见一斑。

相较于海外发达金融市场,当前国内养老金主要来源仍以第一支柱,即*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为主。根据《中国养老财富储备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了83%的养老需求,“一支独大”、第二第三支柱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凸显。一系列养老*策的出台,为国内养老财富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受*策积极引导,或将成为未来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另一条重要赛道。

市场趋势

供需共振百万亿蓝海市场: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正处*金发展时代

截至年中国居民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31万亿美元,至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到年,中国居民的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将达到50万亿美元,至年期间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与此同时,截至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各类资管产品规模已达.3万亿元人民币,至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我国居民可投资资产仍处在高速增长阶段,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此外,随着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引导,以及资本市场改革的持续深化,也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例如,去年刚成立的北交所将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门槛从万人民币降至50万人民币,诸多线上基金投顾平台更是将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门槛降低至元人民币。财富管理产品的日益丰富、投资门槛的降低、行业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给个人参与财富管理投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居民资产配置:逐步从房地产等实物资产转向金融资产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国家资产负债表》中数据显示,中国居民非金融资产比重逐年下降,金融净资产占居民总资产的比重从年的43.07%上升至年的56.53%。

未来,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叠加当前“房住不炒”的*策基调下,房地产投资高收益、低风险的属性将被逐渐弱化,可以预见,我国居民的家庭资产配置将持续从房地产等实物资产向金融资产发生迁徙。随着居民多元化的金融投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有望承接广阔的增量资金。

产品配置类型:权益类产品或将成为市场“新宠”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截至年,我国城镇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结构中仍以现金和存款为主,占比高达39.1%,其次为银行理财和资管产品,占比为26.6%。股票与基金等金融资产的占比不足10%,这一数据远低于海外发达国家。海外发达市场的居民资产配置中以权益、债券、保险与养老金等金融资产占据主导,权益类资产占比高达33.9%,而现金与固收类资产仅占11.9%。

随着年资管新规的落地打破刚兑,大量高收益保本产品退出市场,悄然重塑居民的财富管理观念,资产配置需求从原本单一的比价模式向多元化配置模式转变。叠加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大力支持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权益类产品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中的权益类发展最为迅猛,预计未来权益类产品将成为财富管理行业的新战场。

“以客户为中心”转变:构建财富管理生态圈

根据央行最新发布的《金融从业规范财富管理》中关于财富管理的定义:“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财富的创造、保有和传承过程中,通过一系列金融与非金融的规划与服务,构建个人、家庭、家族与企业的系统性安排,实现财富创造、保护、传承、再创造的良性循环”。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财富管理机构也已从过去“以产品销售为导向”的思维模式,逐步向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基于客户目标的财富规划服务模式转变,提供了包括财富传承、养老规划、医疗规划、投融资一体化等一系列更为丰富的服务和体验,对客户需求的理解、为其提供最贴近其目标的方案、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将成为未来中国财富管理机构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财富需求,越来越多的财富管理机构不再“单打独斗”,而是纷纷寻求构建自己的财富管理生态圈。一些拥有多牌照机构的金融集团纷纷开始加深集团内协同,力求通过打通集团内部客户信息壁垒、建立集团内部客户资源转介等协同机制,最大程度地挖掘客户资源潜力,构筑自身财富管理“护城河”。而另一些机构则选择寻求资源互补,通过客户引流、产品互补、技术支持等手段,与其他持牌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一起,携手构建更开放创新的财富管理生态圈。

数字化转型:疫情时代下提升业务韧性的关键

随着财富管理客群不断发生变化,千禧一代与X世代在客户数量和资产占比不断提升,客户对数字化工具的青睐也在日益增强。特别是近两年来在疫情催化下,客户的投资习惯、交互模式、服务需求都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促进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加速向数字化转型:例如,通过部署远程办公及线上交互工具替代线下服务模式,克服疫情期间由于出行限制以及社交隔离带来的不便;布局智能投顾工具,高效服务更广泛的长尾客户;凭借线上场景和社区建设,通过流量导入和转化着力数字化获客等。

此外,金融科技的进步不断赋能中国财富管理机构的运营能力:例如,整合内外部客户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打造精准的客户°画像,提升客户洞察能力,实现更精细化的“千人千面”客户运营和客户价值转化;利用大数据技术捕捉客户行为和体验数据,不断完善线上客户旅程,提升服务体验成为获客留客的关键抓手;愈发频繁的线上交互也加大了运营中诸如欺诈、隐私、反洗钱、数据安全等风险隐患,许多财富管理机构也在加大相关投入,通过创新的风控技术工具有效提升风控运营能力。

市场玩家

银行:银行理财快速增长,发挥渠道优势构建财富生态

在“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银行理财实现了新规以来的最高增速,截至年第四季度1,非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同比增长达12.3%。此外,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为26.96万亿元人民币,占存续理财产品规模的92.97%,绝大部分银行机构如期完成净值化转型任务。从资管市场规模上看,银行理财始终是市场上的中坚力量,预计未来银行理财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银行业在过去几年内持续推进零售业务转型,诸多领先银行将财富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银行在财富管理行业中一直以来就有明显的渠道、客户及规模优势:

渠道方面,线下分支机构数量和服务团队人数方面远超券商、基金等其他类型机构;

客群方面,从基础零售、大众富裕、高净值客户等各层级客户的覆盖,较其他类型机构更全面;

金融科技方面,近年来银行加大投入,包括从移动端APP的功能迭代升级,到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再到开放财富管理平台的打造。许多头部银行充分利用自身账户、牌照和渠道优势,通过打造综合财富管理平台,以银行为中心打造大财富管理生态圈。例如,某领先股份制银行联合50多家优秀资管机构,打造“财富开放平台”,在平台上向资管机构提供营销、客户经营、数据的赋能服务。通过平台向基金、保险、理财等资管机构开放自己的客户,同时满足客户财富管理的需求。另一家领先股份制银行背靠集团资源联动赋能,也在积极打造“银基开放平台”,推动银基合作共赢、规模和客户齐增长。

相比之下,银行虽具有相对较全的产品品类,但在权益型产品服务以及投研能力方面仍存在劣势。权益时代下,银行应加强权益类产品布局,发挥自身渠道和客群优势,深入建设差异化、覆盖零售和私行的多层次客户服务体系。同时,以财富管理为杠杆撬动,银行内跨条线、银行外跨牌照的资源整合,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投商私科”一体化服务,构建和融入大财富管理生态圈。

券商:财富管理转型趋势强化,权益市场大有可为

截至年末2,证券行业实现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净收入.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96%;占经纪业务收入比重的13.39%,占比提升3.02个百分点。代销业务收入是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衡量指标,相比传统代理买卖业务费率更高,且更体现券商投研、服务等综合能力。

代销收入占比的持续提升,是整个券商行业财富管理转型加速趋势的真实写照。当下经纪业务收入放缓,叠加打破刚兑、鼓励直接融资方式、注册制改革等一系列*策带来的红利,以及居民资产配置从实物资产迁徙带来的增量资金和需求,看好券商的财富管理转型趋势并非昙花一现,仍将持续较长时间。

虽然对比银行,券商在客群和渠道能力方面并不具有优势,但客群主要为长期参与股票市场投资的高风险偏好客群,在当前权益类产品迎来空前机遇的背景下,券商全产业链布局、领先的投研能力以出色的产品创设能力,能更好地匹配客户差异化风险偏好的投资需求,提升其资产配置效率。特别是通过自身传统投行业务建立起信任关系的上市公司企业家、公司高管等高净值人群,将成为券商财富管理业务重要的客户来源,而投行业务本身也能为高净值人群提供优质的定制化投资标的,券商发展私人财富管理业务充满想象空间。

基金投顾业务的推出,也为证券行业财富管理转型带来更多契机。年基金投顾业务试点以来,两年间已有29家券商获得基金投顾试点资格,几乎占据了总共60家获批机构的一半。“买方模式”下的基金投顾业务,以客户为中心将券商收入与客户收益绑定,更能发挥券商在权益市场的推介能力,或成为券商财富管理转型下重要利润增长点。当前券商的基金投顾业务以“智能投顾”为主,金融科技如何赋能财富管理也将成为未来券商脱颖而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此外,近期中国证监会发布“支持证券公司从建立综合客户账户、允许同名划转、分类账户管理等方面开展账户管理功能优化试点”。与银行相比,账户分散一直以来是券商的一大短板,综合账户的试点落地,有望提升客户交易效率,方便资金划转。未来券商有望通过打造证券公司财富管理闭环账户,通过资产配置推动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进一步提升在财富管理行业中的竞争力。

保险: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提速,财富管理迎空前机遇

近年来,受预期寿命增长及居民生育意愿下降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截至年3,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2%,养老需求日益增长。

中国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市场潜力巨大。截止年底4,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存5.81万亿元人民币,第二支柱补充养保险累计结存3.54万亿元,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累计结存6,亿元,占比分别为58.16%、35.45%、6.40%。与之相对的,海外成熟市场美国在年三大支柱的比例分别为8%、54%和38%。

年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对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以及保险资金入局养老产业给予高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